“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是你们用专业和爱心帮我们解决了劳动纠纷……”半年前,因公司长期拖欠薪资配资交易宝,三名年轻的视频剪辑师一筹莫展。在广州工会律师的法律援助下,今年6月6日,他们终于收到了被拖欠的工资及经济补偿共计13万余元。事后,三人亲手写下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向广州市总工会表达由衷感激。
广州市番禺区总工会爱心驿站工会法律服务点驻点律师服务职工。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许接英/摄
在广州这座拥有千万职工的现代化大都市,这样的工会维权“暖心”故事不胜枚举。近年来,广州市总工会创新实行工会工作法治化“12345”工作法,不断提升全市工会工作法治化水平,促进全市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助力法治广州、平安广州建设,其工作成效得到全国总工会领导的批示肯定。近日,该项工作获评2024年全省工会工作创新案例。
1 突出一条主线,着力完善工会劳动法律体系
近年来,广州市总工会始终以推动劳动领域法律和制度完善为主线,不断夯实工会法治建设基础。
广州市总工会属下的员村工人文化宫作为省、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络单位,是工会收集社情民意的重要平台,三年来,积极开展立法调研和普法宣传活动,为多部法规草案建言献策。
2023年7月1日,全国首部省会城市快递行业地方性法规《广州市快递条例》正式实施。此前,广州市总工会积极参与该条例制定,并推动设立从业人员权益保障专章,为全市20万名快递员撑起法律保护伞。
广州市总工会还推动并参与修订《广州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深化实施全国首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的地方性法规《广州市劳动关系三方协商规定》,近五年参与制定各类涉及劳动保障的法规政策100余件……从源头上加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在创新劳动法律监督方面,广州市总工会在全省率先建立劳动保障监察与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双向联动机制,联合市人社、法院、检察院等单位构建全方位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格局;在南沙区推行全国首个工会加强特殊工时制监督机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彰显工会作为。
2 搭建两大网络,着力织密工会法治保障体系
每周二至周六上午配资交易宝,在广州市番禺区总工会爱心驿站法律服务点,总能看到工会律师驻点坐班的身影。他们通过提供法律咨询、争议调解、劳动仲裁和诉讼代理等方式,为职工解决欠薪、工伤赔偿、劳动合同纠纷等法律难题。今年2月27日,受助职工郑某专程送来一面印有“捍卫正义、维护公平、业务精湛、优质服务”的锦旗到该服务点以示感谢。
“我们在全市建立了100多个工会法律服务站点,为全市各区及所有镇(街)和有关企业、园区、行业等200多个基层工会配备法律顾问,就是要让职工维权少跑腿、更便捷。”广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形成覆盖市、区、镇(街)、园区、企业的五级工会法律服务网络,确保工会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支撑这一服务网络的是广州市总工会着力打造的工会法治人才网。为加强工会法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市总工会建立了一支由40家律师事务所、500余名律师组成的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团,以及600余人的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同时,结合调解调处、法律援助等工作成效,每年在工会律师中发布一批职工“金牌贴心人”,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满玉、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蔡飞等优秀典型。
3 筑牢三道防线,着力构建工会依法维权体系
广州市总工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筑牢矛盾纠纷化解三道防线,构建起工会依法维权体系。
第一道是加强企业“源头”防线。着眼劳动争议调处防线前移,市总工会推动企业建立多形式多层级劳资沟通协商机制,目前全市集体协商制度覆盖率达92%,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企业内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市总工会连续7年发布覆盖全市30多个主要行业职工薪酬福利的集体协商参考信息,成为基层开展集体协商的重要参考标准。
第二道是守稳行业“缓冲”防线。着眼推动行业劳动纠纷有效化解,市总工会在全市建立131家区级以上行业工联会。特别是在快递、网约车、网约配送等新业态重点领域建立四大市级行业工联会,并整合上下游资源搭建劳资沟通协商平台,在全省率先开展行业劳资沟通协商。以网约车行业为例,市总工会指导市网约车行业工联会参与制定、发布行业自律公约和租赁合同范本,设立网约车矛盾调解快速通道便民热线,有效预防劳资纠纷外溢。
第三道是筑牢区街“预警”防线。动态绘制全市劳动关系态势监测分布图,对重点区域和行业提前预警,有效应对和化解劳动领域矛盾纠纷。
4 擦亮四个品牌,着力提升工会法律服务体系
广州市总工会创新打造四大维权服务品牌,用心用情为职工提供优质工会法律服务。
法律援助品牌方面,在市、区总工会设立工会法律援助窗口,建成“一中心多窗口百网点全覆盖”的工会法律援助体系。近三年来,全市工会累计参与法律援助案件8700余宗,市总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被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
劳动用工指导服务品牌聚焦劳动关系重点难点问题,选派工会律师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劳动用工指导服务,大力推动“一函两书”制度落实落地,及时化解劳动关系矛盾隐患。
重点群体维权品牌特别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广州市总工会联合市司法局在工会服务职工阵地创建市法律援助服务示范工作站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援助工作站,在越秀区、海珠区建设“羊城红骑手”新业态工会法律服务点,畅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绿色通道。其中,由市总工会提供法律援助的一起外卖骑手劳动纠纷案例,填补了国内互联网平台用工劳动关系认定裁判空白,获全国法院系统优秀案例一等奖。
市总工会还匠心培育“小员爱学法”工会法治宣传品牌,通过整合工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以短文、视频、漫画等形式,紧密结合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会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近三年共发布原创作品160余部,入选全国互联网+工会维权服务典型案例。
5 强化五方联动,着力打造争议多元化解体系
2024年年底,某公司因经营不善拖欠80余名职工工资及加班费累计100余万元。在案件进入仲裁程序后,企业所在区劳动人事争议三方联合调解中心迅速介入,通过工会律师的耐心调解,最终促成劳资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既保障了职工权益,又为企业纾困解难争取了缓冲空间。
这是广州基层多元化解劳动争议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广州市总工会积极整合工会、人社、法院、检察院、司法五方资源,着力构建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体系,推动工会工作法治化落地见效。
在平台建设方面,全市已建成市及11个区级劳动人事争议三方联调中心和诉调对接工作室,实现市、区两级“一站式”调解平台全覆盖。这些平台为职工提供裁前和诉前、诉中全程调解服务,同时有机衔接工会法律援助资源。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累计参与办理调解劳动争议案件3.68万余宗,为职工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其中,广州市和海珠区三方联调中心先后获评全国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其工作成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亮点,得到人社部等充分肯定。
在机制创新方面,市总工会着力打通劳动争议处理的“全链条”,与人社、法院等部门联合印发完善多元处理机制、建立在线诉调对接机制等文件,畅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商调裁诉援执”全链条制度。
在协同治理方面,强化“一体化”联动。工会、人社、法院等部门每月共享劳动争议数据,协同处理重大群体性案件,联合开展普法和发布典型案例,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关口前移。
职工评价
工会法援暖人心
广州职工陈永妹:我是广州工会法律援助的受益者之一,衷心感谢工会工作人员与工会律师,以高效专业的服务维护了我的合法权益。这次经历让我真切感受到工会是劳动者的坚实后盾,工会提供的法律援助真正做到了“为民解忧、扶弱助困”,特别感动于工会律师的敬业精神和对细节的严谨态度,希望更多职工了解并信任这份温暖的力量。
(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许接英 通讯员刘颖)配资交易宝
益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